一、前言
不論是人類的文化歷史資料,或甚至是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所了解的、所看到的庭院空間,其實都是伴隨著建築的發展自然產生出來的空間。因此,在整個建築空間裡,庭院空間是由室內空間延伸與擴展出來的,於建築整體空間裡屬於有機的部分。
現今,人們的需求品質日漸攀升,對於生活週遭的每一件事物都相當的要求,然而與我們人類生活中最密切的自然環境因素卻因為社會的進步,漸漸的在被銷毀中。本文在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庭院空間設計架構,探討傳統與現代庭院空間演變的差異性。
二、名詞解釋
(一)建築空間
建築空間所指的是人類因生活需求,如遮風避雨、私密性等,而創造出來的人為空間,其包含了建築室內空間與建築室外空間。
(二)建築庭院空間
建築庭院空間即是建築的室外空間,其目的是為使人們可藉由觀賞室外景色,消除視覺疲勞;接受陽光、山水、花木的撫慰,享受自然美的陶冶;阻隔喧鬧與緊張的城市環境,所需的安靜環境。
在庭院空間的設計規劃中,設計者們會賦予此空間”形”或”景”,於形、景之中也蘊含了情,因此,建築的庭院空間成為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它是人為化的空間,是一種呈現自然的建築藝術。
建築空間與自然空間之中,庭院空間又是建築的中介性空間和過度性空間。
三、文獻回顧
若要探討人類的空間意識和庭院空間的觀念,我們可以追逤到遠古時代,於英國薩利斯巴利(Salisbary)發現的原始人石環(圖一),其說明了人類有圍合空間的本能。

圖一:英國薩利斯巴利原始人石環
另外,根據記載,最早以牆和廊圍合空間成為院落建築的實例為南河偃師二里頭發掘的商代庭院遺址,其是四合院最早的雛形。
然而,在古羅馬時代,大型府邸建築中曾創造出兩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庭院空間,一是「天井」,二是「中庭」。
在文藝復興時期,其給西歐地區帶來了文化上的繁榮,建築的成就也出現了高峰,然而其主要的導向依然是在追求古典傳統的復興與完美,庭院空間並沒有太多的構想,多半是以建築為核心的外部背景設計。
反觀中國古代建築的空間,其特徵可概括為兩種,一是木構架的柱式系統,使建築空間的自室內空間自然的與室外的相互交融;二是建築空間是以庭院空間圍合而構成的空間原型。中國古建築空間所構成的原型有:「有屋必有庭,一屋帶一庭,一屋帶幾庭,幾屋圍一庭。」一說。
四、傳統庭院與現代庭院的構成分析
(一)傳統庭院
「庭院」二字在《辭源》中的解釋為:庭者,「堂階前也」;院者,「周垣也」,「宮室有垣牆者曰院」。因此,「庭院」二字合一即構成了我國庭院的基本概念;即由建築與牆圍合而成的室外空間。
我國這種內向的圍合構成,反應了我國特有的把建築空間與庭院空間視為一體的空間意識。此庭院空間隨著其功能、位置、意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型態產生。傳統建築庭院空間圍合的形式有五種:1.院牆圍合建築或建築群(圖二);2.建築圍合室外空間以成庭院空間(圖三);3.建築與牆垣、廊廡,共同圍合的空間(圖四);4.建築圍合建築的庭院空間(圖五);5.庭院圍合庭院的形式(圖六)。這些庭院空間的形成,有的主要是做為人流穿越;有的則做為室內空間的補充;有得主要是以觀賞為主。

圖二:以院牆圍合的庭院

圖三:以建築圍合的庭院

圖四:以建築和廊、牆圍合的庭院

圖五:以建築圍合建築的庭院

圖六:以庭院圍合庭院的庭院
(二)現代庭院
十九世紀開始,現代建築興起,二十世紀初,把庭院空間做為建築的一個有機部分於創作設計的構思中,如萊特(FrankLloyd Wrigth)於1922設計的東京帝國大飯店(圖七)與密斯(Mies Van Der Rohe, Ludwig)於1929於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圖八)。

圖七:日本東京帝國大飯店

圖八: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博覽會德國館
現代建築的庭院空間設計有五種設計構思:1.「同步」的設計構思-把庭院空間和建築空間融合成為一體,使建築空間更容易融入環境與自然之中(圖九,1-3);2.「核心」的設計構思-把庭院空間做為建築空間的和鑫和樞紐,建築組合圍繞庭院空間展開(圖十,1-2);3.「抽空」的設計構思-為克服建築空間的單調感,進而滿足局部處裡的靈活性及採光通風技術等要求(圖十一,1-2);4.「圍合」的設計構思-可以是敞開,也可以是封閉,其構思分為三種:封閉(圖十二)、通透(圖十三)及鬆散(圖十四);5.「鍥入」的設計構思-把庭院空間與建築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圖十五)。
.jpg)
圖九:北京香山飯店總平面與庭院空間
.jpg)
圖十:廣州白雲山莊總平面與庭院空間
.jpg)
圖十一:美國康州人壽保險公司辦公大樓平面與內庭空間

圖十二: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繪畫館六角型內庭
.jpg)
圖十三:桂林榕湖飯店四樓平面與內庭空間
.jpg)
圖十四: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聯邦德國館庭院空間

圖十五:日本平戶休養旅館庭院空間
五、結論
不論是傳統或是現代的庭院設計構思,其所形成的各種庭院空間型態皆是為了表達庭院空間的意境、獲得藝術的感染力與觀賞價值。
在意境上,庭院的空間型態呈現;空間的光影變化;空間的劃分;轉折與隱現等…都是為了使庭院空間更加的動人並增添層次與豐富感,讓室內外空間達到某種特定的空間意象。如傳統手法的「景貴乎深,不曲不深」,空間的先藏後露、空間的曲折變換,只要在建築庭院設計中運用的當,就可以呈現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景觀設計中從意念到形式/鄭嘉玲、張華蓀 著
2. 東山河經驗/郭中端 著
3. 建築庭院空間/張敕 著
4. 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黃長美 著
5. 中庭建築─開發與設計/Richard Saxon 著/戴復東等 譯
6. 西洋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自然公園/章敬三 譯
7. 民眾參與都市之綠化美化/李明宗 著
8. 設計方法/John Ghris Jones 著/張建成 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