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性設計思維模式
一、前言
敘述性設計這樣的一個名詞大約在1996左右出版的建築字典裡,出現了narrative architecture這樣的一個名詞。
在<設計表達基礎>的這份研究報告裡,提出:「設計創作中要有敘述展開」(楊裕富1996);而<設計方法基礎>的這份研究報告裡,正式提出了「敘述性設計思維」、「敘述性設計方法」這兩個名詞(楊裕富1998)。同時,在期刊、書籍以及設計評論裡,也陸續出現了許多相關性的名詞。
二、設計方法與思維
「設計方法」所指的是設計創作時的方法、內容以及步驟的描述;「思維能力」是指人的理性(推理能力)與創造力(創新能力)的交互作用。
目前若就認知心理學發展出來對於「思維」的描述是將人的思維比喻成資訊的接收、處理、變化、反應的過程。其變化包含了拆解、連結、組合,反應則是指表達。
對於思維的描述,往往因資訊的接收、處理、變化、反應的過程、途徑的不同或所處理資訊的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思維方法的稱呼。如垂直思維、水平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圖形思維、敘述思維、程序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類比思維、轉型思維、抽象思維、創意思維、語言思維、後設思維等。
每一個的思維方式就是在說明每一種的設計方法,思維方式越多,設計方法也就越多,其思維方式組合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設計思維模式則可以解釋為為了不同的設計模式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思維方法。好比說每種設計分科的專業任務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方法。
三、設計思維的三大類型
1. 典範思維模式
設計過程中,被視為典範的案例,做為效仿的對象,從中得到啟發的思維模式或設計方法。
2. 程序思維模式
設計過程中,按部就班的來推理,逼近問題的解決的思維模式或設計方法。
3. 敘述思維模式
將設計過程的意義表達出來,像說故事一般,試圖說服他人與設計者產生共鳴的思維模式或設計方法。
將「敘述性思維模式」提出來加以說明,從其概念→歸類→類型。
四、敘述性設計的概念
1. 敘述性及故事性
在現代設計運動裡,反對設計產品的說故事作用以及裝飾作用。現代設計運動先鋒者路斯(Loos,A)在”裝飾即罪惡”的小書裡立下了"反裝飾、反歷史、反用典”的宏規,影響了許多現代設計教育下的受教者。但這些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影響並不大,像是繪畫的主題,一直以來都是神話、帝王將相的故事或百姓的名間故事等。
設計的敘述性或故事性指的是研究設計的說故事"技巧"。例如寫作文章時一樣有些"章法"可循,研究出作設計的"章法”,依此”章法”來表達設計的主題、意涵,就稱為敘述性設計。
2. 文學性與表達性
後現代文學理論裡其成分之一就是1930年俄國的一支文學派:形式主義。其極力專研所謂的"文學的純粹性、表達性、文學性”,也就是研究文學所表達的手法。
後現代設計理論在形成的過程中,借用了這個"文學性”(或表達的形式與結構)的概念,成為後現代理論的主要部分。
3. 設計的語言類比、設計與意與設計與境
後現代設計理論在成形的過程中還借用了”語言學、符號學”。設計的語言類比是把設計這樣的人類造型運動,類比於人類的語言活動。語言有表達的手法、描述的手法、字句章節,”造型”也有相似的表達方式。
五、敘述性設計思維的歸類
在視覺傳達設計或商業設計的專業上,因伴隨著工業化、後工業化、資本流動化、資訊化與市場化而形成,久而久之,自然的演變成商業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意識形態。這些所造成的商業設計或視覺傳達設計的思維類型都傾向於”敘述性思維”類型。
六、敘述性設計思維的類型
1. 敘述思維
以商業設計者的角度來說明,傾向於「說故事的方式」來描述設計作品 ,其中就包含了設計師的個人價值觀,在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對使用者進行軟性說服(催眠),將設計作品的隱喻效果增加,而這樣的演變或許與廣告設計的形成與轉變有關。
2. 感性思維
以商業設計者的思維習慣來說,傾向於”如何增加設計作品的感染力”為主要訴求,因為一件設計作品若是能夠引起使用者的同理心與共鳴,這樣的設計就算是成功的。
好的商業設計者相信:"謊話說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但更應該相信”若謊話只說一遍就變成真理,才是廣告設計的真正功力”。
感性思維即是前段敘述思維裡所提及的從”告知”轉為”勸進”的部分。
3. 說服思維
以上述而言,則是傾向於"如何增加設計作品的感染力,又同時達到廣造效果(促成購買行動)”的方式。當使用者對於設計作品,仍然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時,設計師必須要透過某些設計手法使作品賦予感染力,進而產生說服力。
商業設計業主相信”銷售量的多寡是廣告設計好壞的唯一評判標準”。
說服思維即是前段敘述斯為理所提及的從”勸進”轉為”軟性說服”的部分。
4. 創新思維(或創意思維)
創新思維的注重程度是視覺傳達>空間設計或工業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思與發想若能夠把握創新的原則,就讓使用者耳目一新,往往”好點子”就是好的設計,但在空間設計或工業設計領域裡就不盡然了。有時創新思維藉由”變形”來達成,有時藉由”另類觀點”來達成,但都強調創”新”。
七、結論
敘述性設計思維模式其所表達的是指設計除了要有實用的機能需求之外,最主要的是在於某些功能的表達,而表達的部分所佔的成份相當高。單純的講求機能的效用,已無法買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精神層面)。設計者們都希望其設計作品除了滿足消費者們的需求之外,更希望在機能以外的還能表達出一些含意,進而感動消費者、說服消費者,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八、參考書目
1. 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 / 國科會 / 楊裕富
2. 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三):設計的整合基礎 / 國科會 / 楊裕富
3. 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方法 / 楊裕富
九、參考網站
1. 楊裕富建築數位教學網
http://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hh/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