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敘述性設計這樣的一個名詞大約在1996左右出版的建築字典裡,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名詞。
「設計創作中要有敘述展開」(楊裕富1996),敘述性思維主要是強調空間主題性的營造與故事性的設計思維方法。敘述性思維模式較傾向於室內、舞台、展示設計的部分,可幫助空間設計者在詮釋空間設計的內涵與主題架構。
二、設計方法與思維
「設計方法」所指的是設計創作時的方法、內容以及步驟的描述;「思維能力」是指人的理性(推理能力)與創造力(創新能力)的交互作用。
目前若就認知心理學發展出來對於「思維」的描述是將人的思維比喻成資訊的接收、處理、變化、反應的過程、途徑的不同或所處理資訊的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思維方法的稱呼。如垂直思維、水平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圖形思維、敘述思維、程序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類比思維、轉型思維、抽象思維、創意思維、語言思維、後設思維等。其變化包含了拆解、連結、組合,反應則是指表達。
一個的思維方式就是在說明一種的設計方法,思維方式越多,設計方法也就越多,其思維方式組合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設計思維模式則可以解釋為為了不同的設計模式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思維方法。好比說每個設計分科以專業的領域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方法。
三、敘述性思維設計方法理論分析
1. 敘事的結構
羅蘭‧巴特提及的敘事文之三個基本要素:「事目層」、「動向層」、「敘述層」,就如同文章的「字」、「段」、「章」,其相對於創作所運用到的「題素」、「子題」、「主題」。
2. 敘事理論與表達
敘事理論與表達(說故事)都是在強調「主題性」。從主題到子題在到題素 這樣的推論過程中混合著設計者的「情感」與「設計需求」是符合設計目的的,再將這樣的發酵過程敘述出來說明已形成之設計作品。
3. 敘述性思維設計方法
主題、子題、題素三者影響著敘述性思維的走向及訊息的完整度。設計時,須先確定其主題,依照其主題發想出一個故事,將故事拆解成一個或數個子題,再把子題拆成題素,最後把主題、子題、題素三者作為造型元素(形、色、光、質、量)的聯繫與表達。
四、實際案例套用分析
位於台中市區的一家主題性餐廳,其欲創造復古懷舊的空間氛圍。「復古懷舊」這樣的主題性從餐廳名稱到室內空間的規劃,一直被套用在設計表現裡。以下分析,將以其室外到室內之動線所行經的區域規劃作敘述性設計之分析:
主題以「懷舊復古風」為主,先以文字敘述後再取出子題與原宿作說明。

圖片一
名稱:「香蕉新樂園」以臺灣中區曾經是香蕉的盛產區,而香蕉所代表的也是台灣本土的意思。
‧子題:台灣本土化的
‧元素:香蕉

圖片二
入口:老舊車廂的設置與枕木製成的月台,營造台灣鐵路繁榮之第一印象。
‧子題:老舊車站
‧元素:舊火車廂、枕木、月台…等。

圖片三
入口:進入室內前的大門,採用的是古早式的木門花窗的設置。
‧子題:街屋
‧元素:木門、花窗、仿古…等。

圖片四
櫃台:櫃檯的設計則以街屋的立面設計方式,設置窗口式的櫃檯。
‧子題:街屋
‧元素:洗石子、春聯、行號、浮雕、燈光…等。

一樓用餐區:左右兩側以延續櫃檯街屋的立面設計方式,讓用餐者感受像是在老街吃飯的方式。
‧子題:老街
‧元素:街屋、旗幟、招牌、燈光…等。
圖片六
一樓用餐區一隅:設置古早柑仔店的型式,使較為年長的消費者產生回憶,引起共鳴。
‧子題:柑仔店
‧元素:販售窗口、玻璃櫥櫃、商店名稱、童玩、布鞋…等。
圖片七
一樓用餐區一隅;舊式家庭理髮廳的情境櫥窗,使有相同記憶的用餐者可以藉由這樣的擺設作話題性的討論。
‧子題:舊式家庭理髮廳
‧元素:理髮專用椅、洗衣板、理髮工具…等。
圖片八
廁所:廁所的洗手台的設置,並且強調「上完廁所要洗手」這件事,且字體的書寫方式是”從右到左”的形式。
‧子題:廁所洗手台
‧元素:仿銅色之水龍頭、紅磚、書寫標語、書寫形式…等。
圖片九
一樓用餐區一隅:放置了古董汽車、腳踏車以及古早的郵筒。
‧子題:舊式物件
‧元素:古董汽車、腳踏車、油桶。
圖片十
懷舊電影院:位在餐廳的最底端,通往二樓包廂區的懷舊電影院的設置。
‧子題:電影院
‧元素:海報、木椅、樓梯形式…等。
圖片十一
二樓展示:從電影院入口進入後走上二樓,所對應的就是大型黑膠電影放映機的展示空間,述說著過去黑膠電影的歷史。
‧子題:電影展示區
‧元素:大型放映機、黑膠…等。
圖片十二
二樓展示:二樓的展示部分除了有電影相關歷史的展示之外,還有規劃一小角的空間作臺灣早期使用的器具與資料的展示。
‧子題:早期相關物件展是
‧元素:醬油缸、文獻資料、農作器具…等。
圖片十三
二樓包廂;二樓多半以包廂為主要的規劃,提供使用者使用上等等的需求。
‧子題:包廂
‧元素:隔間、大桌子…等。
五、結論
「敘述」這件事情對於室內設計師來說相當的重要,讓使用者從空間的感受層面去探討自我所需之空間意涵,不只讓室內設計師從使用者(業主)的口述中取得訊息,操作在其設計規劃案件當中外,更可讓設計者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說明(說故事)設計的含意與目的,進而與使用者(業主)產生共鳴,達到其經濟效益。
且對設計者而言,操控設計主題的這項議題上,如何做好設計子題與設計元素的搭配,還有元素的選用與使用者(業主或消費者)所產生的共鳴性,都必須拿捏恰當才能夠達到其所規劃之目的。因此,敘述性所含括的主題、子題與題素的部分,拿捏的程度對於設計者來說是設計成熟與否的關鍵。
參考書目
1. 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 / 國科會 / 楊裕富
2. 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三):設計的整合基礎 / 國科會 / 楊裕富
3. 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方法 / 楊裕富
4. 創意將作─建築與室內設計 / 楊裕富
5. 敘述性設計方法應用在繪本創作之研究 / 葉慧君 / 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參考網站
楊裕富建築數位教學網
http://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hh/index.html